药学院刘东飞团队在ACS NANO发表氢键调控紫杉醇衍生物可控组装的研究成果

发布时间:2025-09-01 来源: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: 浏览次数:10

近日,我校药学院刘东飞教授团队在学科顶尖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研究论文Programmable Nanostructure Assembly of a Paclitaxel Derivative Enables Tunable Anticancer Therapy via Hydrogen Bond Engineering我校药学院博士生冯国兵、唐晖和孟目的学院本科生谢树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博士研究生吴桐雨是论文的主要贡献者,中国药科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。

药物递送系统的形貌直接决定其体内命运与释放行为,进而影响疗效与安全性。因此,精准调控药物递送系统形貌是优化药物体内行为的关键。不同病理微环境对形貌的需求各异:某些疾病偏好纤长结构以提升组织渗透与滞留,另一些则更需要致密颗粒以提高细胞摄取。面向“一药多病”的应用场景,如何在单一化合物上实现按需形貌切换尤为困难。在诸多非共价相互作用中,氢键凭借其适中强度和普遍性,能以高效率驱动分子自组装并精细调控形貌。

围绕这一命题,刘东飞教授团队以紫杉醇这一结构复杂、抗肿瘤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为模型,探索氢键驱动的形貌可编程装配。团队设计合成两亲性紫杉醇磷酸化衍生物(PTP),通过引入亲水性磷酸基团增强氢键作用,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;进一步与聚乙二醇400(PEG400)或透明质酸(HA)共组装,可分别获得球形纳米颗粒(PTP@PEG)与纤维束(PTP@HA),实现按需的递送功能分配。在4T1乳腺癌小鼠中,静脉给药的PTP@PEG显著延长体循环、降低肾脏蓄积并增强抗肿瘤效应;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模型中,腹腔给药的PTP@HA呈现持续释放并取得良好疗效。该研究系统展示了利用氢键调控实现药物组装形貌的精准控制,为单一药物跨疾病场景的有效递送提供了通用思路。

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、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UMCG研究基金的资助。

文章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nano.5c10267

图1:主要结果汇总示意图

(供稿单位:药学院,撰写人:刘华,审稿人:刘帆)



关闭